top of page
2737.avif

應用深度學習於精神疾病腦部 MRI 影像分析

元智大學資管系 第三十屆 專題製作報告

​分組代號:ZD1

​指導教授:郭文嘉教授
​1111617鄭又瑄、1111629劉喬恩、111638郭喬恩

精神疾病是全球公共衛生的重要挑戰之一,

全球每八人中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,

但其複雜的病理機制與多樣化的臨床表現,

使得高達七成的患者未能獲得適當治療。

本研究結合 3D U-Net 深度學習技術與醫學影像,

探討腦影像特徵與思覺失調症、躁鬱症和重鬱症三種精神疾病間的關聯。

期望提出具臨床潛力的診斷輔助工具,

也為未來更客觀及標準化的精神疾病診斷提供重要參考與技術基礎。​

RSVP
研 究 動 機

  2024 年震驚社會的臺北保母虐童致死案,一名一歲多的男童被寄養保母及其妹妹虐待長達 114 天,在這期間他被餵食餿水、惡意謾罵和暴力對待,最終不幸死亡。全身遍布多達 42 處的傷勢,甚至患有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等心理創傷。後來,保母開始宣稱自己長期有幻聽,可能患有思覺失調症。除了這個案件外,近年來多個社會案件的被告都想透過精神疾病來減輕或免除刑責,但精神疾病的診斷判斷不易。 

  傳統的精神疾病診斷,大多需透過醫生問診來釐清疾病史、家族史和篩檢量表等,並根據 DSM-5 診斷手冊或其他相關標準來判斷,缺乏客觀的影像學分析支持。除了病人未清楚表達症狀,也常因為發病時間的狀況不同,容易導致精神疾病的誤判,影響治療效果。

RSVP
研 究 目 標
  1. 建立基於 3D EfficientNet 針對精神疾病 MRI 影像分析模型。 

  2. 為智慧醫療與影像診斷提供技術參考。 

  3. 初步驗證深度學習應用於精神疾病影像分析的可行性。   

  4. 開發簡易的影像可視化工具。 

研 究 結 果

透過 MRI 影像可以有效分辨患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,

健康與精神疾病 CBAM 二元分類的準確率 74.25%

以及精確率 82.66%召回率 82.67%。​

元智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 |   第三十屆專題專題製作 ZD1 

© 2025  Powered by Wix

bottom of page